涉及当代的历史,最好不要拿国人所写的又能够出版的书来读,否则,会令你很失望,或者,你会变得更纯粹。鉴于饱受教科书的长年蒙蔽,俺选择了这部传记试读,希望能开拓不同的历史视野。历史从来都是任人妆扮的小姑娘,甚至罗生门,奈它何!但是历史若能让你略有思考,稍微开一点民智,则足矣!

       当下网络的文字审查已经达到了历史顶点,比以往的任何朝代都来得猛烈,生于网络时代,信息全球化,地球成为村落,如此华夏,悲哉!俺不得不谨小慎微,不敢有任何一个多余的敏感词出现,言犹未尽已停笔。近些年,由于两岸关系的缓和,国军史料逐步公开,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抗战史中国军的地位,许多的历史资料让人转变认识。网络上谈及那个年代,言必称“蒋公”,越来越多人在怀念他,甚至恨他,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恨!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俺带着三个疑问开始阅读:
              1、抗日的转折点究竟是怎样的? 
              2、蒋于1949是如何失败的? 
              3、蒋在宝岛是如何成功地实现民*主的?
        关于第一个疑问,我们教科书教导我们:共*产*党依靠自身的发展和拼搏,打败了倭寇,取得江山。但是乔纳森芬比告诉俺们,隶属于世界二战的中国战场,决不可能依靠农民军就打败如日中天的倭寇。整个二战战场,没有了盟军的协调作战和援助,怎能取胜?小米加步枪战无不胜,那是抗日神剧才有的事。
       关于第二个疑问,这个问题太大了,很难评说。几乎是一夜之间,三大战役,兵败如山倒,蒋就这么给毛赶走了。这里面既有国内斗争因素,也有国际上美苏之间的因素。历史无法假设,各种形势逼迫之下的个人,是否有能力去改变一切?这是发人深省的问题。犹如棋局,前进一步要牺牲,后退一步必损失,如何处理是好?或许,根据“存在即合理”的原则,败退宝岛就是最好的结局。否则,中国成为另一个东德西德或南韩北韩,会是更令人痛心疾首。
       我们要感谢朝鲜战场的那一碗蛋炒饭,否则毛三胖就是我们的上帝。宝岛几十年来取得的成绩也令我们神往,原来华夏子孙是可以做到这样的,这是一个生动的样板工程。但是俺们这边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?想想就觉得悲观胜于乐观!
       关于第三个疑问,该书根本没有涉及,这本传记讲到1949戛然而止,而蒋在宝岛的26年完全未涉及,依我看,这个“传”不是完整的。       
 
       关于西安事变
       作者单独将西安事变的内容抽出来放在了卷首,可能是想仿照电影的手法,将最精彩的情节剧透一下,或者是觉得这个事变的历史地位太重要,必须充分强调它。确实,不管是哪一方的史学评价,都认为这次事变的作用巨大,为“历史的转折”,从而张学良是“民族英雄”,或者是“千古罪人”。抗日还是不抗日,这不是问题,现在抗日还是过几天再抗日?这却是个急死人的问题!
       “攘外必先安内”,汉景帝做到了,成功了,蒋也希望能够效仿,但,当时的形势是否容许这样?以当时蒋政府的组成,寡头的互相猜疑,倭寇的咄咄逼人,安内之后必能攘外吗? 如果,张学良没有发动兵谏,依据当时美国的支持,蒋要安内也不是难事,从而集中精力攘外,这样,历史就完全不同了。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假设,不管你偏向于哪一方,都有足够的因素让你分析假设。
 
         关于南京十年
        在俺们的教科书里是没有这一段内容的,俺们从来不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这么一个“准黄金时代”,一个完整的政府,工业、商业稳步发展,而且声色犬马的时代。原来国*民*政*府是如此的真真实实地在大陆存在过,而且从其他的轶事中可以知道,至少那时候的文人还是个文人,从来不会被践踏。
        同样地,这个南京政府也面临着各色的腐败,权钱交易,效率低下,难道现今中国跟当时又有何不同吗?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,太阳底下无鲜事!看来,悲剧都是一样的,喜剧确是各有不同。
 
       关于蒋的女人
       蒋的原配毛福梅,比蒋大四岁,是封建指配婚姻,她为蒋生下了惟一的儿子蒋经国。经国先生在宝岛的历史地位应该是无人能及的。20世纪二十年代,蒋在上海滩的风流倜傥并非独例。蒋用尽伎俩、疯狂追求的陈洁如比蒋小18岁,他们结婚时,陈16岁,婚后立马将花柳病传染给了陈,从而导致她终生不孕。在后来的政治追求中,蒋抛弃了陈,把她哄骗去了美国,以方便他跟宋美龄的结合。俺的总结:第一段婚姻是尽孝道,第二段是发自内心,第三段是政治。
        相比于共*产*党这边的情况,蒋算是纯洁的了。你看看十大元帅里面有几个是对配偶从一而终的?更不用提毛本人了。说好听点是为了革命的需要,说白了,还是孔夫子那句话,食、色,性也。
 
       总而言之,人性是非常复杂的,尤其是伟人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斗争,有斗争必然伤及无辜。莫谈国事,莫谈国是!